来自网友【apple】的评论今年春节依旧是回大姑家过年,因为不喝酒不打麻将,也不像原来一样爱热闹,所以被分到了老年组,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和大姑父回家,先睡个觉再起来看电视。大姑父喜欢看电视剧,经常看吉林卫视乡村频道,自己没事也跟着看,好像是大年初二,电视开始放《家有九凤》,于是自己得以遇到如此佳作。在大姑父家跟着看了几天,意犹未尽,初六回到H城后,又从数字电视上找来把这它看完。26集,有笑有泪,正如豆瓣热评,一屋子影后飙戏的一部巨作。今天(初八)看完了最后一集,是过年的戏份,恰好映照着剧外,自己和这部剧也是过年期间的缘分,前后有一周,初一到初九,也正如剧里的从初大凤到初九凤这九个凤。没有细数剧中过了几个年,但是剧中过年场景很多,几乎全是冬天的戏,看着剧里最后一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现在过年没有啥意思了”,自己想,你们还不知道未来几十年,是一年不如一年呐。一般来讲,南方对过年的仪式和感知不如北方,城市不如农村。不过从每年的春运大迁徙来看,过年还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自己生在北方,因为爷爷奶奶去世得早,所以从小没有在自己家里过过年,都是和父母一起去大姑家。大姑家在东北农村,相比其他地方,年味儿还是被保留不少的,放鞭炮、杀猪宰羊、年三十凌晨出发去买海鲜、丰盛的年夜饭、包着钱币的饺子、兴奋的孩子、村里串门的亲戚们…… 加上大姑父家重视祭祖,所以每次仪式感都很足。这些年自己看着每年的餐桌从农村小房搬到了县城小房,又搬到了城里电梯房。日子好了,年夜饭上鲜红的海鲜也逐年多了起来,今年自己就因为吃得太多太杂肚子痛了好几天,初五前都没敢吃一口肉。今年自己内心相对比较静,和小时候对过年的全情投入不同,今年自己仿佛有一个冷静的视角在读取“东北年味”。过年过得是什么?家人意味着什么?这一生的时间又是如何度过的?过“年”,其实过的是“家人”。尤其是对背井离乡的人来说,这是一年难得可以和大家庭相聚的日子。之前自己离家远也没感觉什么,天南海北,七大洲四大洋,就没有自己觉得不是家的地方,年轻一些的时候,想着离家越远越好,自己想逃离许多东西,想一个人清净地过日子,而外面的花花世界又是那么吸引人。不过近一两年,在H城,自己发现好像更容易想家了,对家的归属感也更强了,生活回到了柴米油盐,自己过得越来越踏实。踏实的前提一定是有自己的根,恰好2023年初换了身份证,所属地换回了家乡老房子的门牌号,自己看了颇有些别样的情愫。小时候一直讨厌那个门牌号,没有小区的一栋楼,下面就是汽车修配厂,若是被同学知道了家庭住址,自己会觉得非常没面子。不过现在再看,觉得那里是自己生长的地方,自己和那里的土地、那里的人、那里的生活有那么多的联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它都将伴随着自己,或许也一直在滋养着自己。今天想写的还不是和父母三个人的小家,而是每年过年回去的大家。自己从小的生活里是没有祖辈的存在的,姥姥姥爷生活在一千公里外的县城,妈妈和家人的联系也并不紧密,所以自己从小对于「人生阶段」是没有概念的,加上自己从小就喜欢精神世界的生活,对物质世界颇有些不屑一顾,几乎不怎么思考现实生活的事情,更别提对自己的职业、不同阶段的生活有所规划。现在想来,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弱,也是因为家庭成员的年龄结构单一。一个生长在大家庭里的孩子会对人生阶段和不同阶段的生活有天生的敏感度,因为ta看过这个年龄段的人,ta看过比ta大20岁、40岁、甚至60岁的人,他们的日子是怎样的,家人,就是一起见证彼此的生命,也一起“活”彼此的生命。而作为独生子女,只有父母一起生活,让自己没有对人生阶段的感知,和外面的真实世界是脱节的,对其他年龄、时代的人理解力比较弱,到了社会工作也会发现自己经常把所有人当作同龄人,没有年龄层次的概念,同不同年龄的人相处起来也会有几分笨拙。而自己今年稍微善于观察了一些,也是和大姑父待得久了,让自己思考了很多老年生活的问题。近一两年,老年生活都是萦绕在自己脑海里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具体因为什么不记得了,不过发现自己逐渐对生活、对时间的感知更强了,对老年生活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一个年轻人认识生命、认识时间最真切的方式就是通过家人。血脉相连,生活的密切交织,使得一个青年,能看到其他个体生命所呈现的命运、选择与因果。从祖辈的生活里,挖掘一些生命的真相,然后想一想自己该怎么活。这可能是家人存在的另一个意义。而影视作品,尤其是演绎时间跨度比较长的群戏,更是导演通过ta的视角,ta对人生的理解,为我们摘取了剧中人物一辈子最重要的片段,让我们看到时代、看到人物、看到命运。导演在《家有九凤》里的故事选择与镜头表达非常精炼,画面集中在初家大院中,外场选择极少,自己也会好奇,像是老七当了处长之后在单位怎么样,老八是怎么赚回了钱等等,但是导演克制的表达欲让整体作品呈现得非常精致,该舍的舍,该表达呈现得也丝毫不吝笔墨,初老太太和女儿的一些特写、对话,展示得非常充分。自己和妈妈都注意到,有一些情节的交代往往是几分钟,光线一暗下去,一个小情节就结束了,妈妈说,这要现在拍不得拍个五十多集啊,哈哈。每个凤身上都有让人思考的地方,从大凤到九凤,自己一一来写一写。大凤 vs 二凤:离家近的窝囊老大和疏远家庭的二女儿大凤是非常不招人喜欢的一个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剧里带一些反面色彩的角色。做假账、想继承家业、有时候有些坏心眼,事情拎不清,但是也算是为了家忙活的一个女儿。对比二凤,大凤对家的贡献还是更大一些的。中间有一集初老太太讲,也就是你(大凤)还顾着这个家了。大凤没有工作,所以张罗家里家外就是她的工作,有上进心就难免想“当家”,家那么好当吗?不过大凤的年龄最大,不能拿新时代的思想来看她,最后一刻她发现老母亲什么都清楚的时候,那种惭愧和痛哭也是非常真实的。二凤的存在感太低了,不过也是,生了九个女儿肯定会有嫁到外面去的。剧作对二凤交代得非常少,但是能看出来她生活过得不错,偶尔也会往家里寄些稀罕东西,但是和家人的感情交流很少。所以初老太太对她最后的嘱咐是,家的温暖热乎是外面没有的,要常回家看看,常联系。自己对这一点感触很深。年轻的时候总想仗剑走天涯,不屑于家长里短,对于情感需求更是非常少,大了一些才知道,情感是最难得的东西。大姑父之前说过一句话,“如果亲戚过年都不愿意来你家,你挣再多钱当再大官,有啥用啊”,这反映出大姑父的家风,非常重视亲情,重视感情,重视交流,重视关系。自己是这种关系的受益者,也希望能传承这一精神。如果没有亲人朋友,活在世界上是非常孤单的。马男波杰克最孤独的一集,就是在海底那一集,最后浮现的那段话是:Kelsey, in this terrifying world, all we have are the connections that we make. 随着年龄增长对这句话更是深有体会,年少的时候想的都是凌云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尚浅的阅历还领悟不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农村,自己发现一个价值衡量标准就是“能不能干活”,体力劳动付出是价值衡量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谁家媳妇能干活,就会被赞扬,谁不干活、不会干活则是被人鄙视的存在。这反映了初级经济体下的经济衡量指标,还是要有用,大家都喜欢有用的人,大家庭也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则慢慢变成了,是否有钱,为家里出钱。反正出钱出力总是要出一个的。三凤 vs 四凤:精明与善良的终极因果三凤的小市民格局使得她的行为总是让人看不惯,只顾着自己的蝇头小利,把算计都写在脸上,也嫁了一个小心眼的男人,但是负负得正了,生的女儿冬子非常好,又懂事又有大局观,就盼着妈妈和五姨能和好,但是却有一个悲剧的结局。三凤的本性坏吗?也不坏,也是有良心的,人人都有良知,只不过是看是否被唤醒,和被唤醒的程度。这个家是把大凤和三凤渡了的。初老太太说六凤没有主心骨,自己看三凤才是没有主心骨,把精力都耗在斗争、利益、算计上,没有真正自己的想法,没有真正把这一生活出彩来。相比三凤,四凤则是善良始终的那个人,抱着朴素的价值观,勤劳本分甚至有些软弱地生活着,对家人永远有一股热乎劲儿,初老太太看各家儿女经历那么多后,只有四凤是最“长远”的,穷富都不改待人的善心,最后的家庭境遇转好也让人看得大快人心。四凤虽无子女,但是婚姻是真感情,难得有情郎。初老太太有一句话,大概讲,感情是患难见真情,是慢慢生长出来的,不容易。而四凤丈夫和四凤则是一直都有真感情,有真情真心的日子过着,那种踏实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幸福。可能自己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吧,不过也终究是太短,经历得太少,无法预言后续生活。东北有一句对人的顶级赞美就是,“这个人长远”,啥时候都是那个样,对人都是一样得好,不会势利眼不会两面待人。四凤就让自己看到了这种“长远劲儿”,让自己从心眼里想像她学习,踏实朴素地过日子,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段关系每一件事情。珍惜每一份情感,但是也要能看得清楚明白。三凤和四凤像是一组镜像对比,告诉我们,善良才能让人走得更远,短时的境遇并不重要,四凤即使是过着最穷苦的生活,她内心的安定富足都是三凤所无法体会的。之后有没有钱只是境遇和机遇的问题,人过得是那颗心。三凤的领悟与悔改也不算晚了,起码在中年的时候已经意识到问题了,这辈子也就不白活。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也都犯过错误,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活得简单一点、干净一点、快乐一点吧,让自己的心轻一些。五凤:当之无愧的家庭核心人物,真正的大姐“大姐”给人的感觉是安全的、可靠的,不是有趣的、性感的,五凤也的确是这样一个板板正正、规规矩矩、权力制度的拥护者。之前是红卫兵,容易被洗脑,但是思想也的确正,甚至有些愚的劲儿。不过她并不傻,而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地才,可能未必有什么惊破天的成就,但是往往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若放到现在也会把生活过成日子还不错的中产阶级。而且她有一颗希望所有人都好的心,除了和三凤过不去。她的婚姻很有意思,那种对待丈夫的方式,不出轨才是奇怪的。她的性格也让自己想到了母亲,母亲和五凤有很多相似点,也曾陷于她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的原生家庭诅咒里。从自己的视角看,她和原生家庭的嫌隙到了中年都没有解决,她没有和家庭和解,也没有和她自己和解,所以一直过得很拧巴。电视剧里的人物沟通能力还是要比现实生活中高非常多的,为了情节的推动也好,他们总是会沟通的,过激或是舒缓的沟通方式,事情总是有推进的,而现实中往往面临的就是二十年都围绕一个问题没有任何进步,因为人是固化的。自己看到的家庭内部久是不沟通的,每一个沟通渠道都是堵塞的,母亲在极少的情形下会流露出它真实的想法,家庭里甚至从未出现过理性的讨论,自己为她的沟通方式和生活状态感到悲哀,但是也终于知道了“You are not your mother”, 自己无需为父母过得好不好负责,课题分离这个事自己用了好久好久,甚至现在都没有完全做好。写到这里心里还是有怨念的,还是有功课没做完啊。五凤最终得到了母亲的认可,这对她来说可能意义重大。六凤:无存在感的一份子,但什么事也没落下她。六凤就是迷迷糊糊的,不好不坏,也不记得有什么大功大过,是非也不算分明,有些墙头草,干了个好事是把老七和杨为健撮合到一块去了。傻憨憨的,智慧未开。七凤:演员长得真秀气,好看,我见犹怜。但是七凤这个角色还不是像她的外表一样柔弱,听她一开口说话觉得挺有力量的一个小姑娘,大大方方的,自己很欣赏。她身上承载了最多的时代印记,从知青下乡、返城、恢复高考,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也是自己最能共情的一个人物。和大姑父看前两集的时候,俩人一算时间正好大概是50年代,大姑父说正是他那个年代。穿插全剧的一个曲调,“俺往那山沟望一望啊望一望,俺心里闷得慌啊闷得慌;俺往那城里望一望啊望一望,俺心里亮堂堂啊亮堂堂”,也反映着当时时代人们对城市的向往和希望离开农村的愿望。七凤的两段感情占了全剧非常多的戏份,她重情义也仗义,命运幸运也不幸。生完孩子后杨为健的出现等于是救命恩人,而且他心眼好,对七凤也是真心实意。 不过他们俩的差距太大,精神上很难有共鸣,卫平看得非常明白。卫平让自己意识到知识还是有用的,看世界的方式与视角,对事物的理解力,多学习是有帮助的,同时也要多实践。自己看七凤和杨为健,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里那个女人,被拯救,后来又选择离开。在外国好像都是追求自由,追求自主性,不会为了任何事委屈自己;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都是劝和不劝离的,即使差异再大,只要结了全社会都会劝和,中西方的文化底色是不同的。最后的结局是他俩和好继续一起生活,初老太太说他们产生了真感情。这让自己思考婚姻,关于婚姻,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能妥协什么?自己之前是什么都不愿意妥协的,有一个理想主义的爱情观,但是现在也变得现实一些了,不可能有完美的伴侣,总是要包容或是说将就一些的。可是如果一个人过日子太舒服,那没有必要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啊。八凤:八凤本心是不坏的,是有良知的,而且敢想敢干,很有魄力。不过对社会的认识尚浅,加上那个年代的人单纯,容易受骗,所以上演了一出命运的悲剧。她的命运本不至此,其实从八凤和九凤两个年轻人的发展来看,初老太太不重视教育,那个年代养活一个孩子就不容易了,她没有注重对孩子的品格教育与素质教育,于是几个凤的成长几乎都是把原生性格放大,所受的后天教育影响少,主要受到社会教育的影响。而且八凤得到的家庭关爱比较少,很早就是独自闯社会了,所以会和男朋友发展亲密,也更依赖这份情感。九凤:虽说是贯穿全剧,什么时候都有她,但是自己印象并不深,她身上有天然的艺术性,可能和畸形的教育有关,思维不保守有创造力。父母是你与死亡之间的一道墙。九凤丧母太早了,大学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了,不过还好有八个姐姐,就像她的母亲一样,不过再亲的姐姐付出,和妈也是不一样的。最后初老太太把八凤托付给了四凤,把九凤托付给了七凤,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自己看剧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疑问,既然是一对父母生的,那这九个凤应该有一些相似点呀,这个自己怎么没看出来呢。性格、品质,总该有些差不多的地方,但是这九个凤是太太太不同了。不知道真实生活是否是如此,还是戏剧手法。大姑父家好像也是很多个孩子,但是兄弟姊妹相差得也很多。这部剧就看到这了,整部剧看了感觉非常舒服,因为它的价值观底色让人感到踏实,不像一些电视剧很浮夸底色不正。今年的第一部电视剧估计也是唯一一部啦,非常推荐!